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国工商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工商银行贷款风险管理试点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6 03:30:04  浏览:949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工商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工商银行贷款风险管理试点办法的通知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工商银行贷款风险管理试点办法的通知
1993年4月12日,中国工商银行

广东、福建、海南省分行,上海市分行,深圳市分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金融体制改革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应当指出,近几年来,信贷资产质量不高,贷款风险加大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工商银行发展的突出矛盾。为提高信贷管理水平,控制和减少贷款风险,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银行信贷管理的新途径,根据全国分行长会议的部署,总行研究拟定了《中国工商银行贷款风险管理试点办法》并决定在部分省市分行进行试点。
《试点办法》借鉴了国外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经验和巴塞尔协议所确定的风险权重管理原则,并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几年来我行普遍开展的对企业分类排队的工作经验,建立了以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为重点的风险管理框架,藉以探索适应我行特点的新型信贷管理机制。
在《试点办法》中,以企业或项目信用等级、贷款方式、贷款形态的评核、管理为基础,通过对贷款风险度的测定,综合评核银行对借款企业贷款与否,贷款金额大小、贷款方式、审批权限及对贷款技师进行监测与考核,形成银行信贷的量化管理体系,弱化贷款决策中的主观臆断因素,以逐步提高信贷决策的科学水平,并为清收、转化风险贷款,与巴塞尔协议确定的风险资产权重管理原则接轨,提供可靠的依据。
试行贷款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也是信贷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尝试,为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总行成立了由主管信贷行长牵头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请各试点行加强组织领导,并成立相应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全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积累经验。
鉴于《试点办法》还不够完善,还需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充实、调整。因此,今年试点工作先由广东、福建、海南省,上海、深圳市分行各选择两个支行在工业、商业、技改信贷部门进行。其它省市分行可根据本省市情况自行确定。
为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统筹研究解决试点中所出现的问题,为明年推广实施做好准备,各试点行应于今年年底前,向总行报出试点工作报告和《试行办法》修改意见。
现将《中国工商银行贷款风险管理试点办法》及《中国工商银行贷款风险管理试点办法的技术指标说明》印发给你们,请参照试行。

附:一 中国工商银行贷款风险管理试点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并参照国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惯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风险的普遍性而设立;以防止、控制贷款风险,保障贷款的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为实施本《办法》的基本宗旨。
第三条 贷款风险是指借款方不能按期偿还和清付贷款本息的可能;风险贷款资产是指那些银行难以清收本息的贷款资产。在本办法中通过风险度评核,确定其相应的量值。
第四条 建立贷款风险管理系统的目标是通过对贷款风险度的量化管理,探索新的信贷管理运作程序,使之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逐步形成新型的银行信贷管理运行机制。
第五条 贷款风险管理系统包括借款企业、项目信用等级评价、贷款方式确定、风险管理系统的运作及贷款安全保障机制。

第二章 企业信用等级评定
第六条 试点行应依据借款企业贷影响贷款安全的因素,定期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并设定企业领导素质、企业经济实力、企业资金结构、企业经营效益和企业发展前景五类指标评价体系。
第七条 试点行应根据对企业信用程度测定的量值按由小到大顺序,将企业划分为AAA、AA、A、BB、B五种企业信用等级。
第八条 按照企业信用等级,设定相应的企业信用等级系数分别为40%、50%、70%、90%、100%。
第九条 信用评定和等级划分标准见附件一和附件四。

第三章 固定资产贷款项目信用等级评定
第十条 依据影响贷款项目的各主要因素进行项目评估。影响项目的主要因素包括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工艺技术水平、项目的财务评价和项目的经济评价。
第十一条 试点行根据对贷款项目信用评定测算的量值,按由小到大顺序将项目划分为AAA、AA、A、BB、B五种项目信用等级。
第十二条 按照项目信用等级确定相应的项目信用等级系数分别为40%、50%、70%、90%、100%。
第十三条 项目信用评定和等级划分标准见附件二和附件四。

第四章 贷款方式和贷款形态变化的风险测定
第十四条 根据借款企业信用程度不同,试点行分别选定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作为对企业的主要贷款方式。
第十五条 对不同的贷款方式按照其对贷款风险程度的影响大小确定不同的风险系数,见附件三。
第十六条 按照借款企业信用程度和债务清偿能力将银行已经发放的贷款(贷款资产)划分为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等四种类型。
正常贷款指在借款合同规定的期限内,预期借款人能按时归还本息的贷款。
逾期贷款是指根据贷款合同规定期限(含展期),逾期二年以内,且预计借款人能够清偿全部本息的贷款。
呆滞贷款指根据借款合同规定期限,逾期二年以上或银行贷款后,因借款人偿债能力不足难以偿还本息的银行贷款。
呆帐贷款指借款人依法破产,按照法定程序处置全部破产财产后,确认已无法收回的贷款。
第十七条 按照四种贷款资产存在形态对贷款安生的影响,分别确定其相应的贷款形态系数为100%、130%、180%、250%。
第十八条 试点行接受企业借款申请书后,根据借款企业及项目的信用等级和贷款方式风险系数,按下述公式对贷款风险度进行测算,判定银行贷款的可能性:
流动资金贷款风险度=贷款方式风险系数×企业信用等级系数
固定资产贷款风险度=贷款方式风险系数×〔企业信用等级系数×(1--a)+
项目信用等级系数×a〕
(其中:a表示固定资产项目信用等级系数相对于借款企业对贷款影响的重要程度。
项目投资总额
a=----------------------------)
企业净有形资产+项目投资总额
第十九条 根据贷款的风险度设定风险权重授信额,形成按借款方企业风险大小确定贷款限额的分级审批管理制度。
风险权重授信额=贷款风险度×贷款金额
第二十条 为了适当上收风险度大的贷款和适当下放风险度小的贷款的审批权限,达到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试点行应根据贷款风险度和贷款风险权重授信额来确定审批权限。一般情况下,对风险度大于0.6的企业不予贷款。风险权重授信额的分级审批权限可由试点行根据本地情况确定。
第二十一条 贷款行发放的大于本行资本金15%的单笔大额贷款应报上级行审批。对单一企业或企业集团发放的贷款,其余额一般应控制在贷款行贷款总额的10%以内。信用贷款余额应逐步控制在贷款总额的40%之内,企业信用贷款总额一般不应大于其自有资本(国家安排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除外)。
第二十二条 在贷款运用过程中,试点行应定期对贷款的质量状况及风险程度进行检查、监测、考核,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方式。
贷款资产风险度=贷款风险度×贷款形态系数
对贷款资产风险度大于0.6的贷款应进行严格监管。对于逾期贷款,贷款行要进行专门管理,加强催收工作,监督企业在银行重予限定的时间内予以清偿。对于呆滞贷款,贷款必须设立专户进行监管,并可成立专职清收部门。采取经济、行政和法律的手段进行清收、转化和处置。对于呆帐贷款,银行要根据呆帐核销的有关制度,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及时核销处理。

第五章 贷款风险管理保障机制
第二十三条 为建立“三查”岗位分离和审贷职能分离的贷款风险防范系统,试点行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现有机构进行调整;或在信贷部门内部设立贷款调查岗、贷款审批岗和贷款检查岗。
第二十四条 贷款调查人员负责对产品和行业经济形势调查分析、企业及项目信用等级和贷款风险度的测定,确保调查和评估情况属实,承担调查失误和评估失准的责任。
第二十五条 贷款审批人员负责验证贷款风险情况,审查企业信用情况、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并负责贷款的最终审批,承担贷款失误的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贷款最终审批者,做出与贷款审批人员相反裁决意见而导致贷款失误的,要承担全部责任。
第二十六条 贷款检查人员负责对贷款资产的检查和清收处置,向有关部门反映和通报风险贷款资产情况,并对造成贷款失误的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贷款检查人员承担检查失误、清收和督导不力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 上级行负责对辖区和部门的全部贷款资产检查和权限内贷款审批。按全部贷款资产风险度,定期测算和通报全部贷款资产风险情况,并作为考核行长政绩的主要指标之一。对全部贷款资产风险度大于0.5(试行指标)的辖区和部门要进行检查和整顿。同时,上级行要承担领导责任。
∑贷款加权风险权重金额
全部贷款资产风险度=------------------------
∑贷款金额
贷款加权风险权重金额=贷款金额×贷款资产风险度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所涉及数据请各试点行测算验定。
第二十九条 试点行在试点中,要围绕办法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保证办法顺利实施。
第三十条 试点行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总行备案。
附件:一 企 业 信 用 等 级 评 定 表
(参照指标)
------------------------------------------------------
| 分 | |
|项 数 | |
| 目 | |
|------------------------|------------------------|
|一、企业经营者素质|10| |
|------------------|----|------------------------|
| 经历 |2 | |
|------------------|----|------------------------|
| 业绩 |2 | |
|------------------|----|------------------------|
| 信誉 |3 | |
|------------------|----|------------------------|
| 能力 |3 | |
|------------------|----|------------------------|
|二、企业经济实力 |15|(资不抵债企业不给分) |
|------------------|----|------------------------|
| 1.净资产 |8 | |
|------------------|----|------------------------|
| 0—50万元 |2 | |
|------------------|----|------------------------|
| 51—100万元|4 | |
|------------------|----|------------------------|
| |6 | |
|------------------|----|------------------------|
| | | |
| |8 | |
|------------------|----|------------------------|
|2.固定资产净值+| | |
|在建工程+长期投资|7 | |
| | | |
|------------------|----|------------------------|
| 50万以下 |2 | |
|------------------|----|------------------------|
| 51—200万元|4 | |
|------------------|----|------------------------|
| |5 | |
|------------------|----|------------------------|
| |7 | |
|------------------|----|------------------------|
|三、企业资金结构 |30| |
|------------------|----|------------------------|
| 资产负债率 |6 | |
|------------------|----|------------------------|
| 流动比率 |8 | |
|------------------|----|------------------------|
| 速动比率 |8 | |
|------------------|----|------------------------|
| 投资比率 |4 | |
|------------------|----|------------------------|
| 债务/股权比率 |4 | |
------------------------------------------------------
------------------------------------------------------------
| 分 | |
|项 数 | |
| 目 | |
|--------------------------|----------------------------|
|四、企业经营效益 |35| |
|--------------------|----|----------------------------|
|销售应收货款比率 |7 | |
|--------------------|----|----------------------------|
| 存货周转率 |8 | |
|--------------------|----|----------------------------|
| 净利润率 |10| |
|--------------------|----|----------------------------|
| 资本金利润率 |10| |
|--------------------|----|----------------------------|
|五、企业发展前景 |10| |
|--------------------|----|----------------------------|
|1.主要产品寿命周期|4 |投入|成长|成熟|衰退| |
|--------------------|----|----------------------------|
| A | |2 |4 |3 |1 |加权|
|--------------------|----|----|----|----|----|----|
| B | |2 |4 |3 |1 |平均|
|--------------------|----|----|----|----|----|----|
| C | |2 |4 |3 |1 |值 |
|--------------------|----|----------------------------|
|2.新产品和商品 | | |
| 经营开发能力 |4 | |
|--------------------|----|----------------------------|
|3.市场预期影响 |2 | |
|--------------------|----|----------------------------|
|※商业企业销售环境 |4 | 商业流通企业 |
|--------------------|----|----------------------------|
| 企业等级 | | 参数分值 |
|--------------------|----|----------------------------|
| AAA | | (85—100) |
|--------------------|----|----------------------------|
| AA | | (75—84) |
|--------------------|----|----------------------------|
| A | | (60—74) |
|--------------------|----|----------------------------|
| BB | | (45—59) |
|--------------------|----|----------------------------|
| B | | (0—4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二 项 目 信 用 等 级 评 定 表
(参照指标)
------------------------------------------------------------
| 分 | |
|项 数 | |
| 目 | |
|--------------------------------------------------------|
|一、企业和项目基本情况|30| |
|----------------------|----|--------------------------|
| 企业或项目经理素质 |10| |
|----------------------|----|--------------------------|
| 投资计划合理性 |7 | (本项指标可给负分) |
|----------------------|----|--------------------------|
|项目概况及产业政策评价|6 | |
|----------------------|----|--------------------------|
| 市场前景预测 |7 | |
|----------------------|----|--------------------------|
|二、项目工艺技术水平 |20| |
|----------------------|----|--------------------------|
| 先进适用性 |8 | |
|----------------------|----|--------------------------|
| 经济合理性 |6 | |
|----------------------|----|--------------------------|
| 建设条件的评价 |6 | |
|----------------------|----|--------------------------|
| 三、项目财务评价 |40| |
|----------------------|----|--------------------------|
| 净现值 |10| |
|----------------------|----|--------------------------|
| 财务内部收益率 |9 | |
|----------------------|----|--------------------------|
| 贷款偿还期 |12| |
------------------------------------------------------------
------------------------------------------------------------
| 分 | |
|项 数 | |
| 目 | |
|--------------------------------------------------------|
| 项目抗风险能力 |9 | |
|----------------------|----|--------------------------|
|四、项目经济评价 |10| |
|----------------------|----|--------------------------|
| 经济内部收益率 |5 | |
|----------------------|----|--------------------------|
|社会效益综合评价 |5 | |
|----------------------|----|--------------------------|
| | | |
|----------------------|----|--------------------------|
| 项目等级 | | 参数分值 |
|----------------------|----|--------------------------|
| AAA | | (85—100) |
|----------------------|----|--------------------------|
| AA | | (75—84) |
|----------------------|----|--------------------------|
| A | | (60—74) |
|----------------------|----|--------------------------|
| BB | | (45—59) |
|----------------------|----|--------------------------|
| B | | (0—44) |
|----------------------|----|--------------------------|
| | | |
|----------------------|----|--------------------------|
| | | |
------------------------------------------------------------
附件:三 贷款方式风险系数表 (参照值)
--------------------------------------------------------------------------------
| 贷款方式 |贷款方式基础| 贷款方式 |贷款方式基础|
| | 系数(%)| | 系数(%)|
|--------------------|------------|--------------------------|------------|
|一、抵押贷款 | |二、担保贷款 | |
|--------------------|------------|--------------------------|------------|
|1.银行各种币种定期| 0—20 |12.地市级以上专业银 |0--20 |
| 存单依法抵押 | | 行担保 | |
|--------------------|------------|--------------------------|------------|
| | |13.省级及单列市级以 | 20—40|
|2.银行承兑汇票贴现| 0—20 | 上非银行金融机构 | |
| | | 担保 | |
|--------------------|------------|--------------------------|------------|
|3.国家债券抵押 | 0 |14.联保集团担保 | 50—70|
|--------------------|------------|--------------------------|------------|
|4.企业债券抵押 |40—60 |15.AAA、AA级企业担| 50—80|
| | | 保 | |
|--------------------|------------|--------------------------|------------|
|5.股票、股权抵押 |60—70 |16.AB级企业担保 | 80—90|
|--------------------|------------|--------------------------|------------|
|6.依法可设定抵押权|30—50 |17.BB级以下企业担保 | 100 |
| 的房地产抵押 | | | |
|--------------------|------------|--------------------------|------------|
|7.楼宇按揭 |30—50 |三、信用贷款 | |
|--------------------|------------|--------------------------|------------|
|8.营运车辆抵押 |30—50 |18.信用贷款 | 100 |
|--------------------|------------|--------------------------|------------|
|9.设备抵押 |60—80 | | |
|--------------------|------------|--------------------------|------------|
|10.依法可设定抵押| | | |
| 权的可转让动产|80—90 | | |
| 抵押 | | | |
|--------------------|------------|--------------------------|------------|
|11.商业承兑汇票 |80—90 | | |
--------------------------------------------------------------------------------
附件:四 风险度计算公式及换算系数表
----------------------------------------------------------------------------------
| 一、风险度计算公式 |三、项目风险等级变换 |
| | 系数(%) |
|----------------------------------------------------|------------------------|
|1.贷款风险度=贷款方式风险系数×企业信用等级系数 | AAA级项目 40 |
|----------------------------------------------------|------------------------|
|2.贷款资产风险度=贷款方式风险系数×企业(或项目)| AA级项目 50 |
|----------------------------------------------------|------------------------|
| 信用等级系数×贷款形态系数 | A级项目 70 |
|----------------------------------------------------|------------------------|
| ∑贷款加权风险权重额 | |
|3.全部贷款资产风险度=-------------------- | BB级项目 90 |
| ∑贷款金额 | |
|----------------------------------------------------|------------------------|
|注:①贷款加权风险权重额=贷款金额×贷款资产风险度 | B级项目 100 |
|----------------------------------------------------|------------------------|
| ②贷款资产风险度大于1的以1计算 | |
|----------------------------------------------------|------------------------|
| 二、企业信用等级系数(%) | 四、贷款形态系数(%)|
|----------------------------------------------------|------------------------|
| AAA级企业 40 | 正常贷款 100 |
|----------------------------------------------------|------------------------|
| AA级企业 50 | 逾期贷款 130 |
|----------------------------------------------------|------------------------|
| A级企业 70 | 呆滞贷款 180 |
|----------------------------------------------------|------------------------|
| BB级企业 90 | 呆帐贷款 250 |
|----------------------------------------------------|------------------------|
| B级企业 100 | |
----------------------------------------------------------------------------------
附件:五 抵押贷款计算公式表(参照值)
------------------------------------------------------------------------------------------
| 1.企业债券抵押: | 5.楼宇按揭: |
| 贷款额=债券面值×80% | 贷款额=楼价×按揭率(一般为70%)|
|----------------------------------------------|--------------------------------------|
| 2.股票抵押: |6.营运车辆抵押:贷款额=(购入价--折|
| 贷款额=股票面值×股数×60% | 旧)×80% |
|----------------------------------------------|--------------------------------------|
| 3.股权抵押: | 7.可设定抵押权的动产抵押: |
|贷款额=投资额×60%,或=投资重估值×40%| 贷款额=可转让动产净值×抵押率 |
|----------------------------------------------|--------------------------------------|
| 4.依法可设定抵押权的房地产抵押: | |
| 贷款额=购入价×抵押率 | |
------------------------------------------------------------------------------------------

附:二 中国工商银行贷款风险管理试点办法技术指标说明

一、企业信用等级评价
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是贷款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在《试行办法》中借鉴了国外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资信评价内容和近几年来我行评价企业信用等级的主要指标,建立了五类指标体系。
1.企业经营者素质如下:
经历是指企业厂长(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等决策层主要领导者的经历,包括学历,经验和个人简历。
业绩是指企业主要领导者在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做出的成绩。
信誉是指企业生产经营中产品、商标信誉和信守合同情况。
能力是指企业主要领导者的经营管理和开拓发展能力以及专长。
2.企业经济实力如下:
净资产指标是指总资产减去总负债的余额,它反映企业在现有条件下所能承受增加债务的能力。
“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长期投资”指标,主要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实力以及生产后续能力和规模。由于该项指标具有较大的行业差异性,各行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不同行业企业规定具体等级额度。
由于企业的经济实力将对银行贷款安全构成最直接的影响,因此,产不抵债的企业,此项指标值应为0。
3.企业资金结构如下:
资产负债率,即总负债/总资产。它反映企业全部资产实际承受债务的情况,资产负债率越小,说明企业承受的债务越少,其续债能力越强,当资产负债率大于1时,说明企业已经产不抵债,不具备续债能力。
流动比率,即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这一比率反映流动资产的质量和流动性。通常情况下,这一比率达到150%就能有效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速动比率,即(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它表明企业流动资产或速动资产给债权人提供保护的程度,其良性指标一般在60%左右。
投资比率,即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这一比率反映企业的资产构成是否合理,其行业差异性较大,应综合评核。
债务股权比率,即债务总量/净有形资产。
它反映企业自有资本承受债务情况。
4.企业经营效益如下:
销售应收货款比率,即应收货款平均余额/年度销售收入。这一比率表明企业销售状况和应收货款的质量及流动性。
存货周转率,即:销货成本/平均存货。这一比率表明企业库存的质量和流动性。经过规律性比较,可评核企业库存的合理性。
净利润率,即:利润总额/销售收入×100%。这一比率反映企业实际收益水平,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状况的重要指标,比率越大,表明企业实际收益率越高。
资本金利润率,即:
利润总额
------------×100%
资本金总额
这一比率主要反映企业资本金的效益,其指标一般不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水平。
5.企业发展前景如下:
主要产品寿命周期,即选定企业销售量较大的几种主导产品,根据市场前景,判断产品的寿命周期阶段。在计算过程中,按其所处的不同阶段,给定不同的定值。然后根据产品的销售产值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最终分值。如某企业生产三种主要产品,销售产值分别为5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其所处的寿命周期分别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寿命周期最终得分为
2×500+4×300+3×400
----------------------------------=2.8分
500+300+400
新产品开发能力,即反映企业新产品研究开发水平的指标。该指标的测算可以通过新产品产值占比变动以及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科研开发能力等定量和定性分析确定。
市场预期影响,可以通过对企业主要产品的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和出口创汇能力的测定以及对市场发展的预期分析确定。
销售环境是指公司或商场的地理位置、经营规模、装修级别及周围的消费群体对企业销售及发展的影响。
根据企业信用等级系数评定的量值,将企业划分为五个信用等级,其中:85分以上AAA级,75—84分为AA级,60—74分为A级,45—59分为BB级,45分以下为B级。

二、项目信用等级评价
主要参照国际惯用的《项目评价准则》以及国内有关项目评价的规定和制度确定了四类指标,综合反映项目所能承受风险的情况。
1.项目基本情况如下:
项目经理素质,指组织实施项目的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及其领导的项目班子的素质。
投资计划的合理性,指对整个项目投资计划是否符合国家宏观计划要求,是否具备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本项指标不合理会影响整个项目的实施,故本项指标可给负值。
项目概况及产业政策评价,即项目提出的背景、目的、项目的基本内容、主要产品和建设性质及与国家产业政策的一致性。
市场前景预测,项目产品的市场供求、市场范围、生产规模、竞争能力等。
2.项目工艺技术水平如下:
先进适用性,指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是否先进适用,在国际、国内所处的水平。
经济合理性,指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是否经济,即能否以较低的成本合理地利用工艺技术。
建设条件的评价,指建设项目各方面条件的具备情况,如各项设备是否配套,性能是否良好,实施的可能性等。
3.项目财务评价如下:
净现值,指按基准折现系数计算的项目投资净现值。净现值为正数,说明它的投资收益水平超过了折现率,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反之则不可行。
财务内部收益率,其计算公式为:
偏低折现率的净现值×两个折现率的差额
偏低的折现率+--------------------------------------
两个折现率的净现值绝对值之和
如内部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说明项目的盈利水平高,承受风险能力强。
贷款偿还期,表示项目贷款偿还进度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贷款偿还期=建设期月数+还款期月数
一般来说偿还期越短越好。
项目抗风险能力,利用敏感性分析方法测算项目所能承受风险的能力。敏感度越低,所能承受变化幅度越大,则项目财务效益越好。一般主要分析指标有:投资变化、工期变化、生产能力发挥程度、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变化、产品销售价格变化、产品市场需求变化、产品寿命周期变化、经济政策变化等。
4.项目经济评价如下:
经济内部收益率,计算方法与财务内部收益率一样,所不同的是所有价格采用影子价格计算,现金流出中扣除折旧和利息。经济内部收益率越高越好。
社会效益综合评价,它是对项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一般考虑的指标有投资创(增)汇效果、就业效果、节能效果、国力增强效果、技术先导作用、对社会消费水平提高的作用等。

三、关于《办法》中有关条款的说明
1.《办法》第八条设定企业信用等级系数分别为40%、50%、70%、90%、100%,其确定的依据,首先设定企业信用等级系数的取值范围(0—1之间),规定风险最大的B级企业,信用等级系数为1,即100%,然后分析计算其他各类企业相对于B级企业的风险程度变化,确定每户企业相应的信用等级系数。《办法》第十二条项目信用等级系数的确定应考虑到与企业信用等级的相关性。
2.《办法》第十七条贷款形态过渡系数取值范围是100%—250%,即以正常贷款的形态过渡系数为基数比率,设定为100%,在此基础上根据其他几种形态的贷款相对于正常贷款构成的不同风险,确定相应的形态过渡系数。
3.《办法》第十八条中考虑到固定资产投资的风险不仅取决于企业,而且取决于项目,在风险度的计算中为了把项目评价的因素考虑进去,引入系数а
项目投资总额
а=------------------------------
企业净有形资产+项目投资总额
它表示固定资产项目相对于实施项目的企业所能承受风险的比例。а越大,项目对企业风险等级趋同性就越大。反之则相反。
4.《办法》第十九条中,风险权重授信额=贷款风险度×贷款金额。此公式是为了在确定审批权限时,把风险度与贷款金额相结合而设定的。这样对同级审批部门而言,风险度越大,审批贷款金额越小;风险度越小,审批贷款金额就越大。
5.《办法》第二十条和二十二条中贷款风险度和贷款资产风险度系数0.6的确定是依据专家分析测算而定。它是一个较为平均的水平,各试点行在试行过程中可根据本地实际予以调整。
6.《办法》第二十七条中对全部贷款资产风险度系数0.5的确定是组织专家分析测算而定的,它反映一个平均的水平。各试点行可在试行过程中根据本辖区范围的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全部贷款资产风险度计算公式运用举例:
例如某辖区贷款n笔金额分别为N1、N2、N3、N4……Nn。贷款风险度计算结果分别为P1、P2、P3……Pn。贷款形态过渡系数分别为A1、A2、A3……An
N1×P1×A1……Nn×Pn×An
全部贷款资产风险度=------------------------------------
N1+N2+……Nn
7.附表三、五中楼宇按揭是抵押贷款的一种方式,即银行以借款人拟购置房产和商品楼宇产权为抵押标的,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解决其购置价款不足部分的贷款。按揭率是指抵押率。

四、附列说明
1.试行阶段主要是验证、调整和确定方案的基本框架及运作程序,测定方案中有关评价数据。为全行范围内推广实施积累经验。
2.试点行在试行中如涉及对原信用贷款重予办理抵押、担保事宜,应经银企双方协商同意,以维护借款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3.在试行过程中,试点行如参照巴塞尔协议有关条款对本行资本金占全部风险资产的比重进行评价和测算,为符合国际惯例要求,在换算过程中,贷款资产部分其风险权重为0的以0计算;0—10%按10%计算;11%—20%的按20%计算;21%—50%按50%计算;51%—100%按100%计算。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保留和废止部分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政府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保留和废止部分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第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保留和废止部分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已经2008年12月19日市人民政府第7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孙立坤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三日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保留和废止部分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进一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行政法规规章清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12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市县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08〕41号)的要求,市人民政府对1991年至2007年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现决定保留市人民政府令82件,保留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的其他形式文件202件,现将文件目录予以公布;除公布保留的文件外,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7年12月31日前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一律作废止处理(具体目录可登陆市人民政府网站查询),不再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附件一:保留的以政府令形式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附件二:保留的其他形式印发的规范性文件


附件一:保留的以政府令形式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目录(82件)

序号 文号 文件名称
1 1991年第1号 焦作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暂行办法
2 1997年第6号 焦作市发展散装水泥管理办法
3 2000年第12号 焦作市肺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4 2000年第13号 焦作市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
5 2000年第15号 焦作市城市污水处理费收取管理办法
6 2000年第18号 焦作市建筑工程预设通信信息设施暂行规定
7 2000年第19号 焦作市殡葬管理办法
8 2000年第20号 焦作市大宗货物道路运输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试行)
9 2000年第21号 焦作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10 2000年第22号 焦作市法律援助办法(试行)
11 2000年第23号 焦作府城早商城址保护管理办法
12 2000年第24号 焦作市保护性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13 2001年第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焦作市安置部队随军家属就业暂行办法》的决定
14 2001年第5号 焦作市燃气管理办法
15 2001年第6号 焦作市行政执法监督管理规定
16 2001年第7号 焦作市气象管理实施办法
17 2002年第11号 焦作市旅行社管理暂行办法
18 2002年第12号 焦作市关于户外广告标志悬挂张贴设置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
19 2002年第13号 焦作市国有土地收购储备暂行办法
20 2002年第14号 焦作市关于城区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管理的若干规定
21 2002年第16号 焦作市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暂行办法
22 2002年第17号 焦作市行政审批责任追究暂行规定
23 2002年第18号 焦作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24 2002年第19号 焦作市一日游经营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25 2002年第2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119件行政性文件的决定
26 2002年第21号 焦作市人民防空管理实施办法
27 2003年第27号 焦作市产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28 2003年第28号 焦作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办法
(试行)
29 2003年第29号 焦作市实施《河南省爱国卫生条例》办法
30 2003年第31号 焦作市传染病防治管理办法
31 2003年第32号 焦作市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32 2003年第33号 焦作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办法
33 2003年第34号 焦作市救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试行办法
34 2003年第35号 焦作市城区居民区卫生管理办法
35 2003年第36号 焦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规定
36 2003年第37号 焦作市集贸市场管理暂行办法
37 2004年第40号 焦作市委托招商暂行办法
38 2004年第41号 焦作市市区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管理办法
39 2004年第42号 焦作市市区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
40 2004年第43号 焦作市城区夜景照明管理办法
41 2004年第44号 焦作市教育督导规定
42 2004年第45号 焦作市市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43 2004年第46号 焦作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44 2004年第47号 焦作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
45 2004年第48号 焦作市汉山阳城址保护管理办法
46 2004年第49号 焦作市四大怀药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办法(试行)
47 2004年第50号 焦作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办法
48 2004年第51号 焦作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
49 2004年第52号 焦作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
50 2004年第53号 焦作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51 2004年第54号 焦作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52 2004年第5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
53 2004年第56号 焦作市人才市场管理办法
54 2005年第58号 焦作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55 2005年第59号 焦作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
56 2005年第6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焦作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的决定
57 2005年第61号 焦作市网吧管理办法
58 2005年第62号 焦作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试行)
59 2005年第63号 焦作市财政项目资金评审管理办法
60 2005年第64号 焦作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暂行办法
61 2005年第6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焦作市城区土地管理若干规定》的决定
62 2005年第66号 焦作市鼓励重点项目建设办法
63 2005年第67号 焦作市城区生猪产品销售管理办法
64 2005年第68号 焦作市黄(沁)河河道采砂管理办法
65 2005年第69号 焦作市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监督暂行规定
66 2005年第70号 焦作市行政许可听证规定
67 2005年第71号 焦作市住房公积金缴存和提取管理办法
68 2005年第72号 焦作市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
69 2005年第73号 焦作市新建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
70 2006年第7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焦作市市直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暂行办法》的决定
71 2006年第75号 焦作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72 2006年第76号 焦作市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试行)
73 2006年第7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焦作市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办法》的决定
74 2007年第1号 焦作市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暂行办法
75 2007年第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工作规则
76 2007年第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事项公示暂行办法
77 2007年第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修改18件行政性文件的决定
78 2007年第5号 焦作市市属企业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办法(试行)
79 2007年第6号 焦作市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和管理暂行办法
80 2007年第7号 焦作市市级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81 2008年第8号 焦作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
82 2008年第9号 焦作市城区清雪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二:保留的其他形式印发的规范性文件(202件)

1 焦政文〔1994〕2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农村水利股份合作制的试行意见
2 焦政办〔1994〕5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土地局关于实施焦作市国家建设征用土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报告的通知
3 焦政〔1995〕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4 焦政文〔1995〕5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焦作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三个房改配套措施的批复
5 焦政办〔1996〕5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建委等部门关于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经营权有偿出让和转让意见的报告的通知
6 焦政〔1997〕2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档案管理规定的通知
7 焦政办〔1997〕7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搞好粮食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8 焦政〔1998〕2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
9 焦政〔1998〕2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质量振兴实施意见(1998-2010年)的通知
10 焦政办〔1998〕5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城市建设拆迁安置补偿标准的通知
11 焦政〔2000〕1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通知
12 焦政〔2000〕2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体系的意见
13 焦政〔2000〕3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的意见
14 焦政办〔2000〕8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市设置标准地名的通知
15 焦政〔2001〕1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民兵对口专业分队管理规定的通知
16 焦政〔2001〕1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旧城改造工作的通知
17 焦政办〔2001〕6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公安局关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18 焦政办〔2001〕6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劳动局焦作市城镇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
19 焦政办〔2001〕6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劳动局焦作市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暂行办法的通知
20 焦政办〔2001〕7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供销社企业改制实施意见的通知
21 焦政〔2002〕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意见
22 焦政〔2002〕1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
23 焦政文〔2002〕10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焦作市旅游饭店管理若干规定的批复
24 焦政文〔2002〕10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焦作市导游人员管理若干规定的批复
25 焦政办〔2002〕4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的考核奖惩意见
26 焦政办〔2002〕5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市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起付标准的通知
27 焦政办〔2002〕5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市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年限制度的通知
28 焦政办〔2002〕7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司法局等部门关于做好优抚对象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29 2003年通告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塔南路武陟修武段两侧土地规划管理严禁违法建设的通告
30 焦政〔2003〕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人事代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31 焦政〔2003〕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引进外来投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的通知
32 焦政〔2003〕1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意见
33 焦政〔2003〕1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新产品开发的意见
34 焦政〔2003〕1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焦作军分区关于印发焦作市城市民兵训练经费保障办法的通知
35 焦政〔2003〕1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
36 焦政〔2003〕2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促进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的意见
37 焦政〔2003〕2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待意见的通知
38 焦政〔2003〕2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奶业发展的意见
39 焦政〔2003〕2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40 焦政〔2003〕2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的通知
41 焦政〔2003〕15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
42 焦政办〔2003〕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有关社会保障问题的意见
43 焦政办〔2003〕1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区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征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44 焦政办〔2003〕2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焦作市建设工程使用商品混凝土暂行规定的通知
45 焦政办〔2003〕2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的通知
46 焦政办〔2003〕3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国土局关于城市村庄和企业改造用地手续办理的意见的通知
47 焦政办〔2003〕4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48 焦政办〔2003〕5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焦作市困难企业参加基本医疗保障实施意见的通知
49 焦政办〔2003〕5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环保局关于调整烟尘控制区加强烟尘控制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50 焦政办〔2003〕5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地名标志维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51 焦政办〔2003〕6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补充市直事业人事制度改革中有关社会保险规定的通知
52 焦政办〔2003〕10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4050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
53 2004通告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集中整治私开滥用地下水等行为的通告
54 2004通告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信访行为维护信访秩序的通告
55 2004通告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区铁路沿线交通安全管理的通告
56 2004年通告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净化我市境内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环境的通告
57 2004年通告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焦青公路和峰林大道交通安全管理的通告
58 焦政〔2004〕1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
59 焦政〔2004〕1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市的意见
60 焦政〔2004〕1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意见
61 焦政〔2004〕2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意见
62 焦政〔2004〕2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
63 焦政〔2004〕2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行政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的通知
64 焦政〔2004〕2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推行乡财县管改革的意见
65 焦政〔2004〕2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民政工作的意见
66 焦政〔2004〕3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67 焦政〔2004〕4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价格调节基金征收管理工作的意见
68 焦政文〔2004〕3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通知
69 焦政文〔2004〕10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意见
70 焦政文〔2004〕12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意见
71 焦政文〔2004〕14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的通知
72 焦政文〔2004〕14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意见
73 焦政文〔2004〕17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通知
74 焦政文〔2004〕19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
75 焦政办〔2004〕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04-2010)的通知
76 焦政办〔2004〕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高致病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的通知
77 焦政办〔2004〕3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确定市级统筹单位工伤保险费率意见的通知
78 焦政办〔2004〕4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旅游局旅游服务创品牌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79 焦政办〔2004〕5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国土资源局关于为经济发展提供用地保障的意见的通知
80 焦政办〔2004〕6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农业局等部门农村劳动力培训规划的通知
81 焦政办〔2004〕7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工作的意见
82 焦政办〔2004〕8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供销社关于打造诚信供销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83 焦政办〔2004〕8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及灵活从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意见的通知
84 焦政办〔2004〕11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城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
85 焦政办〔2004〕12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契税征管工作的通知
86 2005通告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扩大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加强规划土地管理的通告
87 焦政〔2005〕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
88 焦政〔2005〕2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道路运输厂站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89 焦政〔2005〕3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区建筑物管理的通知
90 焦政〔2005〕3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采煤沉陷区住房搬迁安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91 焦政〔2005〕3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采煤沉陷区规划新建居住小区住房拆迁补偿安置实施办法的通知
92 焦政〔2005〕3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
93 焦政〔2005〕3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干线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94 焦政〔2005〕4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和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
95 焦政〔2005〕4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
96 焦政〔2005〕4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
97 焦政〔2005〕4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行政问责暂行办法的通知
98 焦政文〔2005〕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景区门票优惠办法的通知
99 焦政文〔2005〕1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级投资项目财政资金土地和矿产资源决策管理的意见
100 焦政文〔2005〕8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城建重点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101 焦政文〔2005〕9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南水北调工程基金资金筹集和管理办法的通知
102 焦政文〔2005〕13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食品安全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的通知
103 焦政文〔2005〕15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关闭城区自备井工作的通知
104 焦政办〔2005〕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中央和省驻焦企业及市直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105 焦政办〔2005〕1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改委关于焦作市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的意见
106 焦政办〔2005〕1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维护正常矿业秩序联席会议关于建立长效机制维护正常矿业秩序的意见
107 焦政办〔2005〕2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解决压煤村庄搬迁补偿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108 焦政办〔2005〕3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城区餐饮服务门店及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实行优惠政策的通知
109 焦政办〔2005〕3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建委关于在全市城镇建设工程逐步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意见的通知
110 焦政办〔2005〕3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构建焦作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组织网络的通知
111 焦政办〔2005〕5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112 焦政办〔2005〕5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爱心基金管理使用办法的通知
113 焦政办〔2005〕10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
114 焦政办〔2005〕11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
115 焦政办〔2005〕11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关闭城区自备井工作财政定额补贴办法的通知
116 焦政〔2006〕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
117 焦政〔2006〕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118 焦政〔2006〕1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意见
119 焦政〔2006〕1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电力设施保护若干规定的通知
120 焦政〔2006〕1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领域明令禁止六种建设行为的通知
121 焦政〔2006〕1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122 焦政〔2006〕1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严格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意见
123 焦政〔2006〕2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建设高层建筑的意见
124 焦政〔2006〕2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
125 焦政文〔2006〕10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综合推进企业污染整治工作的通知
126 焦政文〔2006〕11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通知的意见
127 焦政文〔2006〕11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焦政文〔2005〕105号文件部分条款的通知
128 焦政办〔2006〕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城区冬季清雪应急预案的通知
129 焦政办〔2006〕1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关闭城区自备井有关事项的通知
130 焦政办〔2006〕2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
131 焦政办〔2006〕3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打击传销工作方案的通知
132 焦政办〔2006〕5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焦作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实施意见
133 焦政办〔2006〕6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134 焦政办〔2006〕7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
135 2007通告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城市部分公共场所吸烟的通告
136 焦政〔2007〕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
137 焦政〔2007〕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高全民安全意识的意见
138 焦政〔2007〕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139 焦政〔2007〕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
140 焦政〔2007〕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
141 焦政〔2007〕1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城中村开发改造的意见
142 焦政〔2007〕1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和推进企业上市的若干意见
143 焦政〔2007〕1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意见
144 焦政〔2007〕1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
145 焦政〔2007〕1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的意见
146 焦政〔2007〕2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147 焦政〔2007〕2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
148 焦政〔2007〕2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149 焦政〔2007〕2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焦作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工作程序暂行办法的决定
150 焦政〔2007〕3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
151 焦政文〔2007〕1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
152 焦政文〔2007〕1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153 焦政文〔2007〕2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河南省贯彻落实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154 焦政文〔2007〕3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督学聘任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155 焦政文〔2007〕3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通知
156 焦政文〔2007〕4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市直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管理办法的通知
157 焦政文〔2007〕4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
158 焦政文〔2007〕4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159 焦政文〔2007〕5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薪酬分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160 焦政文〔2007〕5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扶持担保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
161 焦政文〔2007〕6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整体推进工程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
162 焦政文〔2007〕7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企业解决工资拖欠问题实施意见的通知
163 焦政文〔2007〕7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惠民医院优惠政策调整方案的通知
164 焦政文〔2007〕7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意见的通知
165 焦政文〔2007〕7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服务货物运输业发展促进运输业税收增长的意见
166 焦政文〔2007〕8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
167 焦政文〔2007〕9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的通知
168 焦政文〔2007〕10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审计监督暂行办法的通知
169 焦政文〔2007〕10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规范税收征管的意见
170 焦政文〔2007〕11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严格执行审计决定的意见
171 焦政文〔2007〕127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食品质量监管工作的意见
172 焦政文〔2007〕13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教育质量奖实施方案的通知
173 焦政文〔2007〕14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174 焦政文〔2007〕17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失业保险实行城区市级统筹的实施意见
175 焦政文〔2007〕17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区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
176 焦政办〔2007〕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地震安全农居工程工作的通知
177 焦政办〔2007〕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修订印发焦作市为外来投资者颁发客商证实施办法的通知
178 焦政办〔2007〕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河南省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试行办法的通知
179 焦政办〔2007〕1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和管理的通知
180 焦政办〔2007〕1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
181 焦政办〔2007〕2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改委关于加快我市燃煤火电厂烟气脱硫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182 焦政办〔2007〕4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实施中国遏制与防治爱滋病行动计划意见的通知
183 焦政办〔2007〕4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和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范围的通知
184 焦政办〔2007〕5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发改委市城管局市财政局焦作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185 焦政办〔2007〕5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群体性聚餐活动安全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186 焦政办〔2007〕5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残疾人联合会等八部门关于鼓励扶持残疾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有关问题的通知
187 焦政办〔2007〕59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
188 焦政办〔2007〕6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老干部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财政局《焦作市市直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189 焦政办〔2007〕6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工业集聚区管委会关于加快推进市工业集聚区标准厂房建设和项目入驻意见的通知
190 焦政办〔2007〕6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191 焦政办〔2007〕74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工作的意见
192 焦政办〔2007〕7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的通知
193 焦政办〔2007〕8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关于焦作市工业集聚区土地储备供应意见的通知
194 焦政办〔2007〕8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焦作市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施方案的通知
195 焦政办〔2007〕85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直单位用地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196 焦政办〔2007〕9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
197 焦政办〔2007〕102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青风岭补源管理机制的意见
198 焦政办〔2007〕10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住房公积金财政监督管理的意见
199 焦政办〔2007〕108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评定办法的通知
200 焦政办〔2007〕110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市级财政社会保障预算编制管理暂行办法等六个管理办法的通知
201 焦政办〔2007〕116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财政局关于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的核定意见的通知
202 焦政办〔2007〕123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中医药科技发〔2012〕4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局各直属单位,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进一步推动中医药科技进步,针对目前中医药预防保健、临床、科研、产业和学术发展中具有鲜明行业特点、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改进和加强我局科技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我局制定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2年12月17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调动科技力量、组合科技资源、服务发展、创新驱动,针对具有中医药行业特点的科技问题,改进和规范科技立项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并为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提供贮备或提供基础性工作,是国家中医药科技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实行政府立项引导、专家咨询论证,多方筹措资金、规范过程管理的原则,鼓励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创新体制机制。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主管部门下达计划并组织实施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以下简称“科技项目”),其他中医药科技项目管理可参照本办法。
第五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科技项目的实施管理工作,项目承担单位负责科技项目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是科技项目实施的主体,负责保障相应的条件和经费,组织实施科技项目,按要求参加检查、评估和验收,并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
第七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科技项目评估咨询专家库,根据需要遴选专家参与科技项目的咨询、评审、评估等工作。
第八条 专家在参与科技项目咨询、评审、评估活动时应当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恪守保密、回避和廉洁等原则。
第九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行业和事业发展所要解决的科技问题,分类别设立科技项目专项或计划,具体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第十条 根据相关指南或中医药行业发展实际需求的科技问题,凡具备组织实施科技项目的工作基础、具备能力和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均有资格申报科技项目。申请应当有明确的承担单位和申请人,并经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交项目申请和建议。
第十一条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组织同行专家或委托相关机构,依据“综合评价、公正合理、择优支持”的原则,对申请项目提出咨询意见。根据专家意见,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立项项目及下设课题,并下达计划,课题管理等同于项目管理。
第十二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可根据相关工作基础和发展需求直接委托有关单位承担科技项目。
第十三条 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应当制订科技项目实施方案,明确科技项目实施的目标和任务,确定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预期达到的技术指标,与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签订《任务书》。
第十四条 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任务书》规定期限内完成研究任务,并按时参加验收工作。验收包括会议答辩、现场考察、书面审核等形式,由验收专家组进行评估评议。
第十五条 完成任务严重不足,或提供的资料、数据不真实;或擅自修改《任务书》考核目标、内容;或存在知识产权纠纷;或经费使用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不能通过验收。
第十六条 科技项目产生的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原则上为项目承担单位所有。涉及国家安全、国家重大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保护、开发和应用。
第十七条 科技项目研究成果在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申报奖励时,均应当标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
第十八条 科技项目经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专项经费、地方和承担单位筹措等多渠道构成,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技项目具体经费可根据各相关方面的约定落实。
第十九条 科技项目经费的管理与使用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科技经费使用与管理的有关规定。科技项目经费由承担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科技项目完成后,应当进行经费决算或审计。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国中医药发〔2005〕81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