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机电工业科技人员岗位规范编写细则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0:11:52  浏览:885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机电工业科技人员岗位规范编写细则

机电部


机电工业科技人员岗位规范编写细则
1991年5月30日,机电部

为便于指导科技人员岗位规范的编写工作,根据部4月编写工作会议的精神,现就岗位规范的格式、培训方案及工作报告的内容等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指导性编写细则:
—、岗位规范
(一)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
科技人员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及其排列顺序如下:
1.岗位职责
指本专业岗位规定应承担的职能和责任。 它是制定规范其他内容的主要依据。
2.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
政治思想系指胜任本专业岗位所必备的思想、行为、 政治态度等方面的要求;职业道德系指胜任本专业岗位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 本着“共性归类”的原则, 每一大类专业组可写出两份共性的“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在编写具体岗位规范时,可直接加以引用,各岗不再重新编写; 如岗位有特殊要求,可用新的补充。
3.应具备的知识
岗位规范的知识要求,主要包含下列几点:
(1)专门知识;(2)相关(专业)知识;(3)经济管理知识:指履行岗位职责所应具有的技术经济和现代管理知识;(4)政策法规知识。
4.应具备的能力
(1)业务实施能力;(2)理解判断能力;(3)开拓创新能力;(4)组织协调能力;(5)语言文字能力:指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文字和语言表达、应用能力;(6)外语能力:指本专业岗位所应具有的外语水平及应用能力。其可从下列两方面描述:①一门外文的阅读、笔译能力;②第二外语水平。
5.学历与资历要求
6.身体素质
有关岗位规范内容的其他要求,仍参照前述机教〔1990〕103号文件。
(二)岗位规范的编码与汇编顺序
各专业岗位规范实行公文式编码。即第一层次为:一、二、三、 ……;第二层次为:(一)、(二)、(三)、……;第三层次为:1、2、3 、……;第四层次为:(1)、(2)、(3)……;岗位规范名称可不作编号。
各大专业组岗位规范汇编顺序如下:
(1)封面:大专业类别岗位规范名称、编写组名称、定稿日期。
(2)封面背页:大专业组组长单位名单(盖章)、各专业岗位规范参编单位名单、参审单位名单。
(3)岗位规范目录(索引,含简要分岗说明)。
(4)各岗位共性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身体素质规范。
(5)正文:每一专业岗位规范,按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由高至低顺序排列。
(6)各大专业组岗位规范编写工作报告。
(7)封底。
(三)其他要求
(1)编写岗位规范时,无论是定量描述,还是定性描述,其用词(数字)均要准确,表述清楚,文字精炼。定稿上报的岗位规范应为打印稿。
(2)有关量级词的使用,可在下列几类中选择:
①精通、熟悉、懂得、了解、初步了解;②系统掌握、掌握、 基本掌握、初步掌握;②复杂、比较复杂、一般、简单;④全面管理、主管、 分管。⑤主持、协助、参与。
(四)岗位规范范例
为使各有关单位编写岗位规范时有所参照, 特推荐天津市机械局牵头编制的《机械设计专业岗位规范》及江苏省机械厅牵头编制的《机械冷加工专业岗位规范》为范例。
二、 培训方案
机电工业科技人员培训方案的主要内容及其排列顺序如下:
1.指导思想与原则
此部分主要包含:开展科技人员培训的依据(即岗位规范); 应遵循的原则;需要妥善处理的与培训有关的若干关系以及基本要求。
2.培训对象
3.培训目的(目标)
4.培训任务
5.培训方式及时间要求
培训可根据科技人员的工作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培训时间安排应与国家、地方有关部门的规定相协调,一般可考虑3年为一个周期,每年不少于12天。
6.考核方式与方法
7.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要求
此部分的编制,应注意以下原则:
(1)所设置的课程,不应是学校课程的重复,或者简单移植,而是要与规范中所提出的知识要求相匹配。重点是补充学校教育中所缺少的知识,突出以能力培养为主的特点。
(2)不同层次科技人员的课程内容应有所区别,助工、技术人员着重基本理论知识;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着重专业理论知识。
(3)各层次人员的培训总学时(学分)可大体一致,而在每一类知识的学时(学分)安排上则应有区别,各有侧重。
(4)课程设置要与岗位规范所列知识相协调。
(5)此课程设置应为“菜单式”,列出课程名称,并概要介绍主要内容。
(6)一般在低一层次人员的课程设置中已有的内容,在高一层次人员的课程设置中不再复列。
(7)学时与学分的折算,可考虑按12学时为1学分计。
8.教学环节
系指为完成培训任务, 达到培训目的(目标)而必需的若干教学活动环节。
此外,科技人员培训方案的汇编与编码, 与前述岗位规范所采用的方法相同。
三、机电部工业科技人员岗位规范编写工作报告
本工作报告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岗位规范编制、产生的过程;(2)编制岗位规范的主要依据与基本原则;(3)编制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政策问题,以及解决办法;(4)对编制工作的建议和要求;(5)后附有关编写培训方案的简要说明。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任免驻外大使名单(1994年第4期公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任免驻外大使名单(1994年第4期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任免下列驻外大使:
1994年4月19日
免去胡本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奥地利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王延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奥地利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1994年5月23日
一、免去郑达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伊拉克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孙必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伊拉克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二、免去孙必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沙特阿拉伯王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郑达庸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沙特阿拉伯王国特命全权大使。
三、免去祝成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达加斯加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兼驻科摩罗伊斯兰联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赵宝珍(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达加斯加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兼驻科摩罗伊斯兰联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四、免去江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几内亚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孔明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几内亚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1994年6月4日
一、免去林廷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冈比亚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王家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冈比亚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二、免去黄士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墨西哥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张沙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墨西哥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
三、任命林廷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莱索托王国特命全权大使。




银川市统计登记管理办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民政府


银川市统计登记管理办法

(2002年10月11日银川市人民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02年10月17日银川市人民政府令第131号公布)


第一条 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确保统计资料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管理条例》和《银川市统计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统计登记,是指统计部门对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的建设单位以及其它依法应当履行统计调查义务的组织(以下简称基本统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注册的活动。

第三条 银川市人民政府统计部门是全市统计登记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统计登记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并具体负责市辖区内基本统计单位的统计登记工作。

县人民政府统计部门负责本县的统计登记工作。

各级工商、税务、编制、民政、质量技术监督、建设部门应当协助统计部门做好统计登记工作。

第四条 市、县人民政府统计部门对基本统计单位予以确认,并建立基本统计单位名录库和统计登记档案、资料库,开展对基本统计单位的信息、咨询服务活动。

第五条 本办法实施以前已经设立的基本统计单位,应当在本办法实施之日起60日内办理统计登记手续。

本办法实施以后新设立的基本统计单位,应当在设立之日起30日内办理统计登记手续。

第六条 办理统计登记,应当填写《统计登记表》,并出具单位代码证书、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并提供以下证明文件:

(一)企业法人出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二)国家机关法人出具证明文件,事业单位法人出具《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

(三)社会团体法人出具《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

(四)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出具《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民办非企业(合伙)登记证书》或《民办非企业(个体)登记证书》;

(五)企业法人所属的单位及个体工商户,应出具《营业执照》;

(六)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的建设单位,持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第七条 市、县人民政府统计部门对审查、核准予以登记的基本统计单位,发给全区统一的《统计登记证》及其副本或者《建设项目统计登记证》,并按照统计制度的规定,确定统计报表的管理和报送关系。

第八条 凡已办理统计登记的单位有下列变更情况之一的,应在变更后的30日内,持主管部门或者审批部门的批准文件和《统计登记证》或《建设项目统计登记证》,向原负责登记的统计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一)名称变更;

(二)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变更;

(三)地址变更;

(四)行业类别变更;

(五)注册类型变更;

(六)隶属关系变更;

(七)建设项目竣工。

第九条 基本统计单位分立、合并或者被兼并的应当自批准或者完成清算之日起30日内,持主管部门或者审批部门的批准文件和《统计登记证》及其副本,向原负责登记的统计部门办理统计登记手续;破产撤消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经营的单位,应当在批准之日起30日内向原负责登记的统计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迁往外地的基本统计单位,应当在批准之日起30日内,到原负责登记的统计部门申请办理统计注销登记,并在迁入地办理统计注册登记。

第十条 《统计登记证》实行年检制度,具体年检日期由各级统计部门确定。《统计登记证》正本应当悬挂在本单位醒目位置,便于检验。

第十一条 《统计登记证》自颁发之日起五年内有效,有效期满后,基本统计单位应当按规定到原负责登记的统计部门换领《统计登记证》及其副本。

第十二条 《统计登记证》及其副本和《建设项目统计登记证》丢失或者损坏的,应于30日内报原负责登记的统计部门,并申请补发。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转借或印制《统计登记证》和《建设项目统计登记证》。

第十四条 基本统计单位违反本办法,不办理统计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统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0元至2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2000元至20000元罚款。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伪造、涂改、转借或者擅自印制《统计登记证》及其副本和《建设项目统计登记证》的,由市、县人民政府统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以1000元至10000元罚款。

第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统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七条 统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统计登记工作中,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八条 统计登记的收费标准,按自治区财政厅、物价局规定和审核的标准执行。收费上缴同级财政,纳入预算管理。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1996年5月9日银川市人民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通过并发布实施的《银川市统计登记办法》同时废止。